大部分都是考你的记忆和理解的程度。

    其中有一题,“孔子博闻,然不自矜。尝周游列国,道逢一童子,年七岁,当道而阻,乞孔子答二问,然后让路。其一曰:“鹅之鸣何以大?”孔子曰:“鹅之颈长,故其鸣大。”童子曰:“蛙之颈短,鸣亦甚大,何也?”孔子无以应。愧而谓弟子曰:“吾不如童,其可为🟍吾师矣!”

    这段🜲🆂故事翻译过来就是,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请学子根据这例故事写一篇治国策论。

    李景行心想,这个故事不是想表达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吗?却要我写治国的策🏻论。

    真的不是挖坑吗?再次把题目看了一🌪🁶🊎遍,想了想,李景行突然就明白了。

    提笔开始写道“治国之策,首在修身。昔孔子博学而不自傲,遇七岁童子,能自省其不足🃳🛹而拜师,此乃修身之典范也。夫治国者,当以孔子为楷模,谦虚🂫👰🌤好学,不断进取,方能治理好国家。

    夫民者,国之本也。治国者当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解决民之所忧,方能使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昔者,尧舜之治,以仁爱为本,百姓和睦,天下🂫👰🌤太平。是以治国者当施以仁政🝃🈢⛦,轻徭薄赋,使百姓富足而知礼。

    再者,治国需依法🞬🗎。法者,治之端也。治国者当制定公正之法律,使百姓知法守法。同时,执法者当公正严明,不偏不倚,方能使法律得以施行,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又者,治国需重视教育。教育乃国家之未来,人才之摇篮。治国者当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以治国者当倡导学习之风,使百姓🊔皆能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

    综上所述,治国之策在于修身、以民为本、依法治国、重视教育。惟🜆此四者,方能使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