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是出乎重真的预料,算是意外之喜。

    “只有无畏,才能无惧。文明,不应惧怕野蛮。站起来吧,人们。”

    重真的感慨,让周遇吉等人想起了那首在辽东脍炙人口的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说实话,以前他们并不理解,认为长城足以抵御一切游牧渔猎族的侵扰。

    但是现在他们理解了,长城不足以抵挡建奴的脚步,能够抵御关外蛮汉的,唯有大明的倔强,华夏的文明,汉家的血性。

    血肉长城,悲壮,惨烈,是一个民族于沉默中最具底蕴的怒吼。

    大明华夏,华夏大明,拥有这份底蕴。

    仅剩的建奴细作虽然杀伤了大量的厂卫,却是仓惶逃出明人之围追堵截的。

    各处长城关卡里驻守的官兵们得到了锦衣令,也都派兵助战。

    其中,以马兰峪这个小关卡的守军出力最巨,效率最高。

    许多建奴细作本以来越小的关卡便越是容易穿透,就像他们来时那样。

    却不想,唯独马兰峪是个例外,好多细作都是在马兰峪的防守辖区之内,被擒拿的,有一些甚至已经越过了长城,却仍旧一个大意便被擒拿了回去。

    因为这座关口不但是戚大帅亲自督工修筑的,还来过一群从辽东而来之人。

    待仅剩的建奴细作仓惶逃入了长城之外的莽莽群山,渔猎族的优越特点才充分展现出来,姜瓖已经通晓追来的锦衣卫不可深追了。

    可惜他们不听,小胜即认为天下无敌,一头扎进了群山之中。

    结果,再一次遭受迎头伏击,损失比关内更加惨重。

    因为能够逃出关外的建奴细作,无一不是堪比白甲兵般的存在。

    他们一个个的都是天生的丛林猎手,布置陷阱不在话下。

    锦衣卫的强弩、火铳,又受到了地域的最大限制。

    此消彼长,自然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