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翊侧头,季筠霄正在倒车,他无论做什么,都非常严谨,倒车的时候也是双手握着方向盘的。从明翊的角度,看不清他的眼神,但明翊还是感受到了一种压迫感,如果这是一个玄幻世界,那季筠霄肯定是精神力S+的天才世家子弟,而她大概就是某个门派里年轻弟子里优秀又不够出挑的存在,努力有余,天赋不足。

    直到现在,明翊只要一想到居然有人23岁从MIT拿到博士学位,就觉得不可思议。

    她突然想到有一个问题她从来没提过:“季筠霄,你是不是从小数学成绩就很好?是不是参加学科竞赛觉得拿奖soeasy?”

    闻言,他转头看着她,他的眼神好像在质问她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有什么可问的,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抛了一个问题回来:“为什么突然想到问这个问题?”

    明翊避开了他的目光,视线透过车窗,凝视着远处漏出半个房顶的补课学校,没想到过了十多年了还开着呢。

    “没什么,就是突然有点好奇。”

    “我16岁拿了IOI金牌。”

    “好了,你不用再说了,是我唐突了。”IOI,国际信息奥林匹克竞赛,明翊记得他们高中参加信息竞赛的同学,最好成绩是NOI银牌。

    她就不该问这个问题。季筠霄回答的语气是那样平静,好像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

    如果明翊成绩差一点,那她可能也不会心里有什么波动,因为离得太远了,所以反而对这个目标和自己的距离没有清晰的认识。

    但她是裸考进P大的,她高中、本科阶段都面临着来自竞赛生的同辈压力,她对这种学科天赋上的差距有很明确的认知。

    高中因为数理化没考好而懊丧的时候,明翊心里总有一个念头在盘旋:数理化好的人,还会有这么多烦恼吗?

    她觉得不会,如果她数理化成绩能再好一点,她少年时代的忧愁起码少一半。

    明翊在网上搜了2014年IOI获奖名单,在一张合照里看到了季筠霄。他当时头发比现在要短一些,琥珀色的瞳孔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清澈,微微扬起的头颅和挺直的脊背,无一不昭示着这是一个骄傲的年轻人,也许还有点自负。

    现在的季筠霄也没什么区别,上次发布会,她坐在台下看季筠霄演讲,他能轻易调动全场观众的情绪,不需要有聚光灯投在他身上,人们的目光也会自然被他吸引。

    只是在他们两个独处的时候,季筠霄会比平时显得收敛一点,他不知道要怎么和明翊相处。

    明翊选择了超市门口休闲区的秋千作为摆拍背景。她小学的时候来这里,一直很想荡秋千,一次也没有成功,这里总是聚集着很多人,并没有一条整齐的队伍。一位小朋友离开,马上有下一位占据秋千的位置,但明翊摸不准规律,她不是会直接冲上前去的小孩。

    明翊小时候,大家对她的评价就是文静、漂亮,上学以后,她最突出的优点变成了:成绩好。明翊青春期有意淡化自己身上漂亮的标签,她更希望大家眼里的她是一个聪明人,一个富有攻击性的角色,而不是脾气好的小美女。她更愿意她的名字出现在光荣榜首位,而不是男同学情书首行。

    摆拍并不如明翊想象的顺利,因为季筠霄不太配合。

    “你就稍微微笑一下就好了。”说着,明翊看着季筠霄,给他示范怎么自然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