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国民心理,不实现伟大复兴,老天都不答应。

    就这么浅显的道理,很多人却还是不太明白,只是一个劲的黑,除了一些工程被黑的最惨以外,紧随其后的就是科学技术了。

    总说投入了多少资金,却没有拿出什么显著技术,也没有什么科学大牛出现。

    然而这其中的苦白元庆最清楚不过了,显著成果就是拿出来了,也不是一两年能看到的,至于什么科学大牛,那就更别谈了,全世界又出现了几个?现在又有谁敢这么自称?或许霍金能算半个。

    不过今年这种声音应该会减少一些吧?白庆元看着桌子上的一份报告,若有所思。

    桌上的那份报告中有一份打印的试卷,以及整理好的资料说明。就算白庆元不是搞电子的,也知道这份资料中罗列的文件的重要性。虽然它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但是可以向民众证明,华夏科学界也不是吃干饭的,成果也是有一些的。

    在此之前科学院也是有很多成果的,并且有很多能在学术界引起轰动的那种,只不过这些成果于民众的生活无关,毕竟很少会有人关注学术上的突破,比如有多人知道前几年世界上又发现了一种新粒子?

    这就和电子原子差不多,一百多年前没什么民众知道,但是现在读过高中的人,都说出个所以然来。在现在看来,原子电子的发现属于重大的物理学突破,或许一百年以后这种名为希格斯波色子的粒子,也会被写入教科书,然后被后人称道为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最后广为人所知。

    但是不管怎么样,总归一点,那就是现在还不够出名。原因无他,因为这种粒子,对于民众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

    历史上只要有人发现了能够改变人生活方式的东西,都会别人所铭记。发明电灯的爱迪生、推出智能手机的乔布斯……或许现在又要多一个人了,无线充电的罗辑!

    白元庆很高兴这个人出现在华夏,现在也该让华夏引领全球了,就和数百年前的瓷器和丝绸一样。

    白元庆将手上的试卷资料收了起来,然后将目光放在另一本资料上,那里的罗辑的个人档案,里面包括了他祖上三代的情况,以及罗辑从小学到现在的记录。

    前面的中规中矩,大学之前的成绩只能说比一般人略好,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天赋,不过大学之后的一条让白元庆眼前一亮。

    “研究了两年的无线充电技术?”白元庆自言自语说道“只用了两年!”

    这个研究效率十分惊人,世界上那么多机构在研究这项技术,却没有一个人成功,而他只用了两年!而且这份资料中还特别标注着,这基本上是罗辑一人独立完成的。

    白元庆在看了罗辑的家庭情况,以及他的大学生活记录之后才恍悟过来,随后又感叹不已。

    上面写着,罗辑很多时间都是在上课和打零工,这两年研究所占的时间比例只是很少一部分,这么算下来的话,他研究的时间就更短了。

    这才是真正的天才啊!

    白元庆继续看着罗辑的资料,显然他对罗辑有了很大的兴趣。

    “这宁家的女娃怎么和他搅合在一起了?”白元庆看着罗辑的合作伙伴的名单,愣了一下,完全没有想到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