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就能在这种刊物上发表文章。要是一般同学,恐怕连毕业论文都不用做了。但我的学生可不行。”邢教授点了点顾沉,笑着说道:“我发现你在实际操作方面胆大心细,敢于想象,善于联想,能够把新兴的事物融入到已经老化的产业运营方面去。优化企业改革,赋予行业新的活力和动力。这是优点。但是你在学术修养上还欠缺很多。所以从今往后,你要更加注重知识储备的积累,还有学术探讨的深度。要戒骄戒躁,不要因为发表了一篇文章,就自傲自满。”

    “从下个月开始,你整理数据做好报表,交给我的时候,要额外再加一篇小论文。字数不用多,三千字就可以。用来阐述你自己的想法。这样一个月下来,也能攒够一万字。等到月底,针对你整理的数据和报表,做一个项目总结给我。就按照期刊发表的论文规格。一定要注意行文措辞。”

    “我这里给你列了一张书单,你回去好好看一下。做学问,不能埋头书案,但也不能只盯着那些新闻报道和财务报表。”

    邢教授说着,从桌上一摞摞的文献中,抽出一张纸,递给顾沉。

    顾沉:“……”

    “怎么了?”邢教授看着自己学生又开始面无表情瞳孔震惊,忍不住笑道:“有问题吗?”

    “……没有。”顾沉欲言又止,还是说道:“我就是觉得我不配。这次在《经济学家》上发表的文章,无论是格局还是立意,都比我之前的那篇论文高太多了。我没有资格挂第一作者。”

    “可是论文的思路,还有内容都是你自己的。”邢教授双手交叉,手肘撑在书桌上。看着自己的学生,好整以暇问道:“还是你觉得,我应该贪学生之功。就因为给学生的文章润色了一下,就要把学生的想法变成自己的?”

    “当然不是!”顾沉立刻解释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既然知道自己在学术方面还欠火候,那你就要更加努力。”邢教授笑眯眯的打断顾沉的话:“要努力钻研学术,争取早日凭借自己的实力,在《经济学家》上发表你自己的文章。”

    不等顾沉说话,邢教授意味深长的说道:“有些时候,外界的质疑也会成为一个人向上的动力。不要理会别人怎么说。你有做学问的天赋。但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又能达到什么高度,是你自己决定的。”

    顾沉若有所思。

    邢教授又说道:“真要是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就好好努力让名副其实。”

    顿了顿。邢教授补充道:“还有,整理好的数据报表可以早点交上来。不要偷懒磨洋工。知道你事情很多,害怕作业加码。可是老师也急着写文章。”

    偷懒的小动作被教授直接戳破,顾沉有些不好意思。他眨了眨眼睛,略微有些心虚的看向邢教授。神色中莫名透着些乖巧。

    邢教授哑然失笑。

    顾沉在办公室,直接将整理好的数据报表打印出来,交给邢教授,顺便带走了自己需要整理的新数据和邢教授给他列的书单。出门的时候,恰好碰到了来找邢教授的助教师兄。

    这位师兄今年读研三,最近也在准备毕业论文。说起来,顾沉最近要整理的数据之所以会这么多,也是拜这位师兄所赐——本来应该是这位师兄整理的部分,因为师兄忙着写毕业论文忙着找工作单位,该他负责的部分整理进度就有些落后。再加上顾沉整理的数据报表又快又好,做的大数据分析可视化也更加符合邢教授的审美,邢教授索性就把应该交给助教的工作大部分转交给顾沉——直接导致顾沉的课后作业越来越多。

    大概是看到了顾沉发表在《经济学家》上的文章,助教师兄看着顾沉的眼神颇有些复杂。打过招呼之后,还是率先道了一声“恭喜。”

    又问顾沉:“我能看看你之前写的那篇论文吗?你也知道,师兄最近也在准备毕业论文。我的答辩方向也是《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宏观调控》。这题目太大了,搞得我头都要大了。我想看看你的论文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