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散骑常侍殷谏言“当纳冉闵之降,复大晋太平之旧!”

    然而蔡谟却反驳道“胡灭,诚大庆也,然将贻王室之忧。”

    蔡谟又提出他的观点“胡人势强,虽暂被灭,然则亦当屈避之。”

    接着蔡谟又提出了论据,汉高祖刘邦当初就是依靠在关中避中原战祸,不与霸王争一时之长短。

    虽然与霸王逢战必败,却最终亥下一战而胜,问鼎中原,统一天下!还举出了文王身圮于羑里,故道泰于牧野;句践见屈于会稽的例子,说服了晋朝的朝臣。

    最终,坐视冉闵被燕国消灭!

    晋穆帝司马聃每每回想起蔡谟的话,总感觉其中有点不实之处。趁虚而入不是兵家推崇的致胜之道吗?

    此时,看着蔡谟做样子送来的邸报,九周岁的司马聃更加迷茫,多少有点“故国不堪回首中”的无奈!

    就在司马聃发呆时,突然宦官张弘进来道“陛下,司徒、会稽王,中军将军、大司马求见!”

    这四人分别是蔡谟、会稽王司马昱、中军将军殷浩以及大司马、驸马都尉桓温。每一个人都是在东晋跺跺脚,天下震荡的角色。

    司马聃整整衣衫道“快请!”

    “臣等参见陛下!”进入显阳殿后四位晋朝大臣向皇帝见视。

    司马聃点头道“诸位爱卿,不必拘礼,来人赐坐!”

    这个时代没有凳子和椅子,所谓的坐和跪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席地而坐,铺上一张席子那叫坐,什么都没有就叫跪了!

    进入大殿以后,四位大臣却没有人说话,气氛有点诡异。

    司马聃必竟年轻,没有什么城府,他忍不住的道“不知众位大臣有何要事?”

    殷浩咳嗽一声,道“陛下,镇西将军张遇反了(必要解释一下,这里和晋书有点冲突。谢尚得镇西将军官职是在平定张遇之乱之后)张遇派其部将上官恩、乐弘攻打仓垣(注!)督护戴施。”

    张遇本来是后赵将领,因为苻健强占了他的小妈韩氏。

    这样以来,他就与苻健结下了不解之仇。张遇只得跟从冉闵反赵。后来,眼见秦军东征,谢仁祖谢尚不战而逃。让张遇报仇无望,气得他只得再次降魏!张遇降魏之后,张遇选择当魏国杞县公。心腹上官恩也被冉闵封了一个涡阳候!

    至于张遇攻打戴施,纯粹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