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是来者不善!”谢安皱起眉头道:“刚刚安有所怀疑,现在可以肯定,这背后一定人幕后黑手!”
王简看着谢安欲言又止的样子,叹了口气,又仔细观察起来。要说此时夜色正浓,可是皇宫城墙上却挂着无数个庞大的气死风灯,这让皇宫门前的视线非常开阔。对于魏国三学的学生,王简也有不少熟人,虽然对于此事他并没有听到风声,不过太原王氏嫡子弟一个也没有出现在这里。不仅是太原王氏,就连与太原王氏交好的家族子弟,也不见此列。这个时候,王简摇摇苦笑“都是一群傻子,被人卖了还被人数钱。”
身在太武殿中的冉明一早就得到了消息,当然这个消息比较全面,比如组织者是谁,参与者是谁,有何目的,这一切情报都摆在冉明案头。利用这些学生向冉明逼宫,逼冉明驱逐墨家。
要说儒墨之争,首先要了解儒学和墨学的理念。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主要思想均记录于《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之根本在孝、悌。孔子尊崇周公,尚周道,以“礼“治国,强调“尽人事,听天命“,“务民之义“要“敬鬼神而远之“。而墨学墨子提出与儒家不同的主张,包括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命、非乐、天志、明鬼。这表明两家不但在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个相容。
儒家孟子批评墨子兼爱,“是无父也“,将其思想比作“乱臣贼子“的思想,认为其对人类的危害无异于“洪水猛兽“(《孟子·滕公下》。《淮南子·要略》称墨家学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糜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说明儒家与墨家的区别。
其实儒家和墨家理念冲突最严重的是一点,是儒家的礼,儒家重礼,而墨家则轻礼。在礼礼者,不学“礼”无以立,《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间婚嫁、丧娶、入学、拜师、祭祀自古都有礼乐。其实简单的说,所谓的礼就是社会秩序。就是儒家看不贯墨家人人平等那一套理论,而墨家则主张兼爱,不分等级出身。这是一个主张建立齐全的等级制度,而墨家则是两千年以后的人人平等论。
要说墨家也是命运坎坷,如果墨子出生在后世,他这一套理论肯定很容易被人接受,可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却非常难。别说那些既得利益者,就连普通百姓也不支持,人人平等这个理念。要是父与子平等,君与臣平等,夫与妻平等,这不是乱了纲常吗?
对于这些儒家和墨家的旧年陈事,冉明根本没有必要计较,更没有必要插手儒墨之争。但是以目前墨家的实力,肯定不是儒家的对手,如果不拉偏架,墨家恐怕会被儒家吃得渣都不剩。
冉明却没有做任何表态,他要收墨家所用,当然要打掉墨家心中最后那一丝傲气,准确的说是要墨家放下他们心中那点毫不足道的矜持。
此时天色皆以大亮,冉明从皇宫中发出口谕,宣布罢朝一日。
这时,围堵在宫门外的学生们慌了。特别是程默。程默字子谦,程默也算出身书香世家,程默是程秉的六世孙。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初师郑玄,后师从刘熙,因此通绕五经。后来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为长史。吴帝孙权听闻程秉的名声,于是以礼征召他,程秉到后,被任命为太子太傅。程秉著有《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计三万多字。陈寿也评价:“严、程、阚生,一时儒林也。”因为程秉曾是东吴太傅,生前并留三书三万余字,这让吴郡程氏多少有了一丝底蕴。虽然无法和东晋一流门阀相比,但是至少也是官宦世家。
程默早在三年前就从吴郡来到丰乐书院学习,如今已经是丰乐书院比较有名的清谈高手,尤其擅长经辩。对于这次国子监、太学和丰乐学院三地学生一同上书请愿的事,程默也是昨天才从好友孙林和王信那里知道,做为一个热血的年轻人,他对于冉明重用墨家的作法十分的痛恨,这次朝廷不仅要建立大魏最高的学府,魏国皇家科学院,同时还准墨家开坛授课,教授子弟,对于儒家来说,墨家是一个威胁。所以程默听到学生中有人组织来皇宫请愿时,立刻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站在路边的王简看着眼前这些群情鼎沸的学生,眼中却闪过一种喜忧参半的表情,本来朝廷对是否百家并举还存在着争议,但是经过这些学生们一闹,恐怕朝堂上再也没有敢反对取消墨家的了,否则就等着被整个士林的读书人唾骂吧,毕竟眼前这些学生就是士林的主体,他们单独一个人的影响力有限,但是当集合起来,这股力量就足以影响朝廷的决策。
不过,王简却非常清楚冉明的脾气,冉明自从永兴三年以来,处处表现得非常抢眼,准确的说他一身才学非常庞杂,对于兵法、经济、政治、军事、格物都非常擅长。作为一个这样的天纵奇才的皇帝臣子,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冉明有主见,而且不易被人左右。说穿了就是非常固执,只要是冉明认为好的政策,他就会努力推行下去,提高商人地位已经在朝廷引起了震荡,但是面对满朝反对,冉明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却让大臣与冉明的关系很僵,所以在冉明提出提高工匠待遇问题时,众重采取了妥协。
王简却不知道,冉明根本就没有提高商人政治地位,让商人成为政治中坚力量的打算。商人是冉明以前的政治盟友,不过冉明却发现他释放资本主义这个怪兽之后,随着潘多拉魔盒的打开,越来越多超出冉明想象的事情出现了。
为了追求利润,这些商贾开始大量采取廉价的土著奴隶,对于冉明富民经济计划帮助有限,而且这些商人的胆量太大了。随着大量移民南洋,而且移民以单身男子居多,而且南洋土著女子又黑又丑,这让移民迫切解决心理需要,与是贩卖人口的罪恶就开始了。当然,不仅贩卖土著,就连战乱期间东晋普通汉人百姓女子也被贩卖了不少。
这让冉明异常愤怒,汉人不得为奴隶这是冉明的铁律,即使各府使用的下人,全部采取自身份,使用合同制。当然这些敢贩卖汉人人口的商贾,冉明也没有手软,主犯全部打入四镇工矿中劳作,累死为止,而且家产充公,家眷流放。总算威慑了不少奴隶贩子。
冉明猜测,万一大规模提高商人政治待遇,他们恐怕会做出更多天怒人怨的事情。除了冉明的几个商盟元老,一般商人仍然像以前一样,没有太多的政治地位,不过子弟可以为官的禁令算是解除了。
对于这次学生逼迫冉明驱逐墨家的事情,王简的担忧更甚。冉明为了发明出来什么蒸汽机,可谓是不遗余力,光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就升到了多达三百多万金,足足占了财政开支的八分之一。对于迫切需要墨家力量投入研发的冉明来说,驱逐墨家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事情。
王简看着谢安欲言又止的样子,叹了口气,又仔细观察起来。要说此时夜色正浓,可是皇宫城墙上却挂着无数个庞大的气死风灯,这让皇宫门前的视线非常开阔。对于魏国三学的学生,王简也有不少熟人,虽然对于此事他并没有听到风声,不过太原王氏嫡子弟一个也没有出现在这里。不仅是太原王氏,就连与太原王氏交好的家族子弟,也不见此列。这个时候,王简摇摇苦笑“都是一群傻子,被人卖了还被人数钱。”
身在太武殿中的冉明一早就得到了消息,当然这个消息比较全面,比如组织者是谁,参与者是谁,有何目的,这一切情报都摆在冉明案头。利用这些学生向冉明逼宫,逼冉明驱逐墨家。
要说儒墨之争,首先要了解儒学和墨学的理念。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主要思想均记录于《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之根本在孝、悌。孔子尊崇周公,尚周道,以“礼“治国,强调“尽人事,听天命“,“务民之义“要“敬鬼神而远之“。而墨学墨子提出与儒家不同的主张,包括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节葬、非命、非乐、天志、明鬼。这表明两家不但在学术渊源上不尽相同,而且长期以来一直互个相容。
儒家孟子批评墨子兼爱,“是无父也“,将其思想比作“乱臣贼子“的思想,认为其对人类的危害无异于“洪水猛兽“(《孟子·滕公下》。《淮南子·要略》称墨家学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糜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说明儒家与墨家的区别。
其实儒家和墨家理念冲突最严重的是一点,是儒家的礼,儒家重礼,而墨家则轻礼。在礼礼者,不学“礼”无以立,《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间婚嫁、丧娶、入学、拜师、祭祀自古都有礼乐。其实简单的说,所谓的礼就是社会秩序。就是儒家看不贯墨家人人平等那一套理论,而墨家则主张兼爱,不分等级出身。这是一个主张建立齐全的等级制度,而墨家则是两千年以后的人人平等论。
要说墨家也是命运坎坷,如果墨子出生在后世,他这一套理论肯定很容易被人接受,可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却非常难。别说那些既得利益者,就连普通百姓也不支持,人人平等这个理念。要是父与子平等,君与臣平等,夫与妻平等,这不是乱了纲常吗?
对于这些儒家和墨家的旧年陈事,冉明根本没有必要计较,更没有必要插手儒墨之争。但是以目前墨家的实力,肯定不是儒家的对手,如果不拉偏架,墨家恐怕会被儒家吃得渣都不剩。
冉明却没有做任何表态,他要收墨家所用,当然要打掉墨家心中最后那一丝傲气,准确的说是要墨家放下他们心中那点毫不足道的矜持。
此时天色皆以大亮,冉明从皇宫中发出口谕,宣布罢朝一日。
这时,围堵在宫门外的学生们慌了。特别是程默。程默字子谦,程默也算出身书香世家,程默是程秉的六世孙。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初师郑玄,后师从刘熙,因此通绕五经。后来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为长史。吴帝孙权听闻程秉的名声,于是以礼征召他,程秉到后,被任命为太子太傅。程秉著有《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计三万多字。陈寿也评价:“严、程、阚生,一时儒林也。”因为程秉曾是东吴太傅,生前并留三书三万余字,这让吴郡程氏多少有了一丝底蕴。虽然无法和东晋一流门阀相比,但是至少也是官宦世家。
程默早在三年前就从吴郡来到丰乐书院学习,如今已经是丰乐书院比较有名的清谈高手,尤其擅长经辩。对于这次国子监、太学和丰乐学院三地学生一同上书请愿的事,程默也是昨天才从好友孙林和王信那里知道,做为一个热血的年轻人,他对于冉明重用墨家的作法十分的痛恨,这次朝廷不仅要建立大魏最高的学府,魏国皇家科学院,同时还准墨家开坛授课,教授子弟,对于儒家来说,墨家是一个威胁。所以程默听到学生中有人组织来皇宫请愿时,立刻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站在路边的王简看着眼前这些群情鼎沸的学生,眼中却闪过一种喜忧参半的表情,本来朝廷对是否百家并举还存在着争议,但是经过这些学生们一闹,恐怕朝堂上再也没有敢反对取消墨家的了,否则就等着被整个士林的读书人唾骂吧,毕竟眼前这些学生就是士林的主体,他们单独一个人的影响力有限,但是当集合起来,这股力量就足以影响朝廷的决策。
不过,王简却非常清楚冉明的脾气,冉明自从永兴三年以来,处处表现得非常抢眼,准确的说他一身才学非常庞杂,对于兵法、经济、政治、军事、格物都非常擅长。作为一个这样的天纵奇才的皇帝臣子,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冉明有主见,而且不易被人左右。说穿了就是非常固执,只要是冉明认为好的政策,他就会努力推行下去,提高商人地位已经在朝廷引起了震荡,但是面对满朝反对,冉明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却让大臣与冉明的关系很僵,所以在冉明提出提高工匠待遇问题时,众重采取了妥协。
王简却不知道,冉明根本就没有提高商人政治地位,让商人成为政治中坚力量的打算。商人是冉明以前的政治盟友,不过冉明却发现他释放资本主义这个怪兽之后,随着潘多拉魔盒的打开,越来越多超出冉明想象的事情出现了。
为了追求利润,这些商贾开始大量采取廉价的土著奴隶,对于冉明富民经济计划帮助有限,而且这些商人的胆量太大了。随着大量移民南洋,而且移民以单身男子居多,而且南洋土著女子又黑又丑,这让移民迫切解决心理需要,与是贩卖人口的罪恶就开始了。当然,不仅贩卖土著,就连战乱期间东晋普通汉人百姓女子也被贩卖了不少。
这让冉明异常愤怒,汉人不得为奴隶这是冉明的铁律,即使各府使用的下人,全部采取自身份,使用合同制。当然这些敢贩卖汉人人口的商贾,冉明也没有手软,主犯全部打入四镇工矿中劳作,累死为止,而且家产充公,家眷流放。总算威慑了不少奴隶贩子。
冉明猜测,万一大规模提高商人政治待遇,他们恐怕会做出更多天怒人怨的事情。除了冉明的几个商盟元老,一般商人仍然像以前一样,没有太多的政治地位,不过子弟可以为官的禁令算是解除了。
对于这次学生逼迫冉明驱逐墨家的事情,王简的担忧更甚。冉明为了发明出来什么蒸汽机,可谓是不遗余力,光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就升到了多达三百多万金,足足占了财政开支的八分之一。对于迫切需要墨家力量投入研发的冉明来说,驱逐墨家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