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明白了事情原委,自然也理解妙音害怕的是什么。二公主开蒙的时间和宫中其他孩子一样,也是很聪慧的,他一样很喜爱软绵绵小女儿,见妙音忐忑难安,孩子也被吓到了,便不动声色地对二公主道:“二娘想学击鼓?让阿父看看你都学了些什么。”
妙音松了一口气,二公主也露出个笑脸,安抚地看着他,室内原本气氛紧绷,现在一下子就松了。
二公主人小,那羯鼓比她大得多,只能在一面敲罢了。妙音将鼓架好,示意她来试试。二公主方才也就学了最简单的韵律,但她有天分,小脸板着,十分认真地献艺,鼓声活泼悦耳,敲得格外准。
皇帝含笑听完,就叫妙音安排宴席,三人一同用膳。
二公主还记着方才阿姨受到的惊吓,黏着父亲问过自己击鼓好不好,又替妙音求情:“我学的好,都是阿姨教的,阿父就不要生他的气了吧……”
他们母女情深,皇帝也并不介意此事,又为安抚女儿,摸了摸她的头:“阿父何曾生过气?你好小气,就觉得别人也和你一样小气么?”
二公主性子好,其实才不是小气的人,但她被说了,又被摸头捏脸,也不反驳,见皇帝真没有动怒,这便跑到妙音身边,挨着他坐好,安抚妙音受惊的心。
事已至此,妙音不得不解释几句,顾虑着女儿在此,便说得不清不楚,怕她听懂:“公主聪慧,读书识字都比妾强上许多,尚宫替她开蒙,也教她写字,臣妾深为欣慰。公主也喜欢音律,只是……她的情况到底不同,说出去了我怕人觉得不够端庄,一向不肯教的,可公主实在喜欢,妾难以违拗……”
皇帝摇了摇头:“你也是疼爱她,才会想这么多。但福华是公主,不需如此小心翼翼。只有她说别人,哪有别人说她?”
说着,便叫人将那只羯鼓拿过来,又叫了二公主过来,按着她的小手,亲自教了她一串新的节奏,一面垂眼看着二公主按照回忆在鼓上敲击,一面轻描淡写道:“再说,她击鼓分明是跟朕学的,有什么不妥?”
到底一片慈母心肠,皇帝也心疼孩子,这件事如此过去,往后二公主再学习音律,那便和其他公主宗君没有区别了,别人再难提起她生母的出身。
妙音微微发愣,二公主却很是兴奋,抬起头看着父亲:“阿父也会?再试试,再试试!”
她很少如此兴奋活泼,连连撒娇,皇帝便叫她坐在一旁,要了花椒木做的鼓杖,摆出了架势。
羯鼓出自于外夷,两面蒙皮,细腰,下面以小牙床承托,山桑木做鼓,敲击的时候用两根鼓杖,只是二公主年幼,拿都拿不稳,所以干脆用手敲体会韵律就是了。羯鼓的声音急促、激烈、响亮,最适合演奏快节奏的曲目,比如《秋风高》。
此时正好是秋日,十分应景,皇帝一面解说,一面调整姿势,熟悉鼓杖,又对二公主道:“你阿姨精擅乐器,不教给你是因为你还小,最重要的是读书明理,若是玩物丧志就不像话了。等到明年你也要入学,和你大姐姐大兄他们一样。虽然阿父今日答应了你学鼓,但日后学习更不应该懈怠才对。”
二公主便起身肃手垂目领训,重新坐下。
皇帝又道:“羯鼓演奏,姿态要求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你年纪尚幼,体力不足,看着就好了,日后慢慢练习,娱情养性最好也学学别的乐器。”
二公主看呆了。
她虽然算是和父亲亲近的,但见面的机会也并不多。皇帝忙于朝政,皇后那里还有那么多孩子,分到她身上的荣光和柔情总是比不上的,因此对父亲的了解也就没有那么多。此时此刻见识了皇帝的另一面,真是惊诧非常,又觉得十分厉害。
其实……妙音也不了解皇帝的这一面,只是他比女儿像样多了,既没有张着嘴,也没有动弹不得,先前的吃惊过后,便是对皇帝演奏水平的赞叹。二公主对父亲更加佩服,但她虽然识字读书了,却没学太多夸人的话,只反复说好厉害,太好听了,云云。
妙音松了一口气,二公主也露出个笑脸,安抚地看着他,室内原本气氛紧绷,现在一下子就松了。
二公主人小,那羯鼓比她大得多,只能在一面敲罢了。妙音将鼓架好,示意她来试试。二公主方才也就学了最简单的韵律,但她有天分,小脸板着,十分认真地献艺,鼓声活泼悦耳,敲得格外准。
皇帝含笑听完,就叫妙音安排宴席,三人一同用膳。
二公主还记着方才阿姨受到的惊吓,黏着父亲问过自己击鼓好不好,又替妙音求情:“我学的好,都是阿姨教的,阿父就不要生他的气了吧……”
他们母女情深,皇帝也并不介意此事,又为安抚女儿,摸了摸她的头:“阿父何曾生过气?你好小气,就觉得别人也和你一样小气么?”
二公主性子好,其实才不是小气的人,但她被说了,又被摸头捏脸,也不反驳,见皇帝真没有动怒,这便跑到妙音身边,挨着他坐好,安抚妙音受惊的心。
事已至此,妙音不得不解释几句,顾虑着女儿在此,便说得不清不楚,怕她听懂:“公主聪慧,读书识字都比妾强上许多,尚宫替她开蒙,也教她写字,臣妾深为欣慰。公主也喜欢音律,只是……她的情况到底不同,说出去了我怕人觉得不够端庄,一向不肯教的,可公主实在喜欢,妾难以违拗……”
皇帝摇了摇头:“你也是疼爱她,才会想这么多。但福华是公主,不需如此小心翼翼。只有她说别人,哪有别人说她?”
说着,便叫人将那只羯鼓拿过来,又叫了二公主过来,按着她的小手,亲自教了她一串新的节奏,一面垂眼看着二公主按照回忆在鼓上敲击,一面轻描淡写道:“再说,她击鼓分明是跟朕学的,有什么不妥?”
到底一片慈母心肠,皇帝也心疼孩子,这件事如此过去,往后二公主再学习音律,那便和其他公主宗君没有区别了,别人再难提起她生母的出身。
妙音微微发愣,二公主却很是兴奋,抬起头看着父亲:“阿父也会?再试试,再试试!”
她很少如此兴奋活泼,连连撒娇,皇帝便叫她坐在一旁,要了花椒木做的鼓杖,摆出了架势。
羯鼓出自于外夷,两面蒙皮,细腰,下面以小牙床承托,山桑木做鼓,敲击的时候用两根鼓杖,只是二公主年幼,拿都拿不稳,所以干脆用手敲体会韵律就是了。羯鼓的声音急促、激烈、响亮,最适合演奏快节奏的曲目,比如《秋风高》。
此时正好是秋日,十分应景,皇帝一面解说,一面调整姿势,熟悉鼓杖,又对二公主道:“你阿姨精擅乐器,不教给你是因为你还小,最重要的是读书明理,若是玩物丧志就不像话了。等到明年你也要入学,和你大姐姐大兄他们一样。虽然阿父今日答应了你学鼓,但日后学习更不应该懈怠才对。”
二公主便起身肃手垂目领训,重新坐下。
皇帝又道:“羯鼓演奏,姿态要求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你年纪尚幼,体力不足,看着就好了,日后慢慢练习,娱情养性最好也学学别的乐器。”
二公主看呆了。
她虽然算是和父亲亲近的,但见面的机会也并不多。皇帝忙于朝政,皇后那里还有那么多孩子,分到她身上的荣光和柔情总是比不上的,因此对父亲的了解也就没有那么多。此时此刻见识了皇帝的另一面,真是惊诧非常,又觉得十分厉害。
其实……妙音也不了解皇帝的这一面,只是他比女儿像样多了,既没有张着嘴,也没有动弹不得,先前的吃惊过后,便是对皇帝演奏水平的赞叹。二公主对父亲更加佩服,但她虽然识字读书了,却没学太多夸人的话,只反复说好厉害,太好听了,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