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说车祸的影响一直都在。

    特别是父母受李静和陈青山夫妻俩的内部矛盾牵连,无辜惨死,这点对江杳杳的心理影响尤其大。

    再加上返校后继续遭受诋毁,除了难过伤心,不公平更容易成为她心里过不去的槛。

    尤其江杳杳年纪小,正处于三观养成的阶段,社会不公平、命运不公平这种认识,难免会令她愤怒,迁怒,甚至有等着看对方下场的极端心里。

    “您的意思是,幸灾乐祸?”

    宋清商谨慎择词,认真确认。

    大夫没有明说是,但也没否认,而更像是默认宋清商的说法。大概觉得身为江杳杳的主治医生,在明知道病人遭遇的情况下,还对自己的病人下这种判断,不厚道。

    斟酌过后,大夫解释说:“人受了委屈,自己反击不了,就难免生出期待对方遭报应、盼着有人来给自己主持正义的想法。这只能算人之常情,本身没什么好诟病的。而且通常过了当下那个时间点,大部分人也就忘了,不会有人老盯着看对方有没有得到‘报应’。”

    这话虽然有理,但结合语境更像是为江杳杳说话,宋清商没搭腔。

    大夫遂自己收回话锋,再次说到江杳杳:“江杳杳这个病人的问题在于,她一直和‘仇人’对门而居,这种心理会被反复强调、加强。所以我建议她搬家。可她说和舅母关系不好,没地方去。当然这可能只是借口,深层次原因还是她自己不想搬。

    “但无论出于怀念父母,还是等看对方遭殃的心态,都可以看出,这个事件在她心里没过去,也很难过去。”

    宋清商点头:“可以理解。”

    崔日和大黑都说过,江杳杳年纪小,突逢重大变故,一时难以接受,容易走入极端。何况她自己还受到这么重的伤,几乎残疾,心态肯定受影响。

    宋清商把康复科医生告诉她的话,转述给精神科大夫,问心理创伤对江杳杳的腿,会否有那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她走路。

    大夫对宋清商的问题并不意外,说康复科那位大夫找过他,聊过江杳杳的情况。他也认同那位大夫的看法,认为江杳杳要想站起来走路,首要还是心理创伤的治愈。

    “怎么治愈?”

    宋清商问:“李静一家都死了,她是不是应该就能治愈了?”

    听到她直白的因果联系,大夫笑着摇头,说心理病都这么简单就好了。

    “亲眼看到仇人遭报应,对她也许有一时的安慰,甚至快感,但……

    “您是刑警,这方面应该更有体会,无论对谁,目睹死亡,尤其是恶性案件中的死亡,都是严重的心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