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马上引起不少同窗的赞同。一些儒生交头接耳,对肉身悟道的秦殊指指点点。

    但也有一些同学并不认可李季的说法,认为他对儒道的理解过于片面、狭隘,而秦殊的悟道方式,反而给他们打开了新的思路。

    此时董夫子悠悠然开了口:“儒家之核心,在乎于‘仁’,李季,我问你,何为‘仁’?”

    李季当即答道:“仁者,人也,仁即是人。这人既是自己,也是他人。君子修身提升自己,是为仁,君子爱人,帮助他人,亦为仁。因此儒道真谛,在乎于人。”

    这话说完,李季头顶再次泛起青芒,这一次青芒比之前更盛,竟映照的竹林深处一派敞亮。

    同时一道浩然正气自李季胸前鼓荡而起,掠过竹林,吹拂向远处的河面,激起层层涟漪。

    同学们无不惊叹。

    “李季对儒道的体悟,竟已经达到了如此高深的境界!”

    “难怪董夫子说他不日即可破境。”

    “秦殊听好了,这才是领悟儒道真谛的正确方式。”

    李季答完此问,也是沾沾自喜,双手背负,傲然独立。

    董夫子却并未马上给出点评,而是转身看向立在另一侧的秦殊,出言发问:“秦殊,你说,这儒道中的‘仁’字,当作何解?”

    秦殊笑了笑,晃了晃斗大的拳头,豪迈的说:“你们看啊,这仁字有两部分——一个是人,一个是二,很显然,‘仁’指的就是一种把人一分为二的技术!”

    话音未落,他身形再次暴涨,身高增高了几寸,肌肉也变得更加厚实了几分,与面前身材消瘦单薄的董夫子、李季相比,秦殊简直巍峨如山,恐怖的压迫感令人窒息!

    听到这番解释,董夫子哑然失笑。

    李季则嗤之以鼻,眼神中大有轻蔑之意。

    随后董夫子当即问众人:“对于这‘仁’字的两种解释,尔等更偏向于谁?是认可李季的说法,还是赞成秦殊的阐述?”

    众儒生面面相觑,犹豫再三后作出判断。

    大部分人选择支持李季,抬手指向这位博闻强记、能言善辩的学霸;个别同学踌躇不定,放弃选择,保持中立;最后三两个人敢于标新立异,大着胆子指向了扬言要把人一分为二的秦殊。

    董夫子面露微笑,说道:“仁无定法。李季给出的解释,可以称之为仁,秦殊给出的解释,又何尝不是仁呢?正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至于这仁究竟为何,还请诸位日后身体力行,然后再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