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面见、谈了一番,古玄下令,任命公输仇为少卿官职,主管秦国兵器打造、机械制造。

    这个任命在朝堂上,也没掀起多少波澜。

    公输家还是大名鼎鼎的,谁都不会反对。

    公输家一到,九月一日朝会之上,还没亲政的古玄,罕见的、力推行一项政策。

    “大王,臣以为,此事应还需从长计议,按照郑大人所言,渠从仲山引泾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长三百多里。

    工程之宏伟,规模之浩大,即使以我秦国之国力,一旦失败、后果也很是严重。

    更何况,郑大人来自韩国,是否忠心为我秦国,尚未可知,还望大王三思。”赢腾面色凝重向古玄道。

    满朝之上,虽没有交头接耳,但也皆是目光存疑,并不多赞成。

    “郑爱卿既已入我秦国,就是我秦国的人,此后怀疑之话,寡人不想再听见。”古玄面色不变,平静的语气中自带着一股威严。

    配合他不动如山的气场,让大殿中的众臣下意识忽略了他还有些稚嫩的面容,承认他王的身份。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古玄还没有正式亲政,也敢决定推行郑国渠、众臣也都凝重思考、而不是直接反对的原因之一。

    “臣知错。”赢腾目光微变,立即态度正确地行礼。

    一位官员脸上则是露出感动之意。

    “嗯。”古玄颔首,不慌不急道:“郑爱卿之策,有利于我大秦,众爱卿想必都能看得出来。

    如今又有公输爱卿在,我大秦机械器具必更上一层次。

    这条渠道一旦成功,不仅能一举治好水患,更能让我关中成为富饶之地。

    相国、纲成君、昌平君,们觉得如何?”

    目光看向了吕不韦、蔡泽、熊启三人。

    蔡泽还在沉思,吕不韦轻咳一声,郑重道:“回大王,的确可行,但也需谨慎而为。”

    内心中,他也是不太信任郑国的,但此策的确可行,一旦成功,有利于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