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关平却洒脱一笑,不动声色地按住了刘伽的剑柄,又淡笑道:“刘将军,自从去岁粉碎江东贼子袭取荆襄的阴谋以后,汉中王便册封本将为上庸太守,节制郡内诸事。”
“这大半年来,由于我琐事繁多却未及时上任,现在你我是否可以行交接仪式了?”
“襄阳乃荆襄重镇,亦是抵御曹贼之前哨所在,襄阳关乎着江陵之安危,刘将军既为主公义子,是否应以大局为重,前往上任了?”
话音落下,关平同样也是笑里藏刀的回应着。
刘封因关羽对其恶之,便对他出讥讽之言。
关平又如何会忍让?
关平对其同样印象不好,去岁的襄樊之战,自家老爹数次遣使让刘封发兵援助攻取樊城,若刘封愿发兵,己方又何至于从江陵抽调军力而导致后方空虚给吴军以可乘之机?
故此,再关平的印象里,刘封却是为了私怨而不顾大局的人。
虽说有那时上庸诸郡刚刚平定无力对外用兵的因素,但难道连遣一支偏军接应都不行吗?
若原史上他能再荆州被偷袭以后遣军接应,纵然是一支偏师,亦可保关羽等残部安然撤回蜀中地区。
可刘封却是暗记私怨而坐视不理,坐看关羽败亡。
从此等情况上来看,刘封之死并无半点冤屈。
坐看同僚败亡,难道不是大罪吗?
当然,他死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身份继承权问题。
只不过。
在关平看来,刘封虽忠心可嘉,原史上面对着叛魏引领大军来攻的孟达劝降都能义正言辞的拒绝,但却并无丝毫的自知之明。
随着阿斗的降生,入蜀以后刘永、刘理也相继出世,这种情况下明眼人都已经能够看出,身为义子的他不会再有半点继承权的机会了。
这时候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及时向主上请命改回原姓氏,表意自己并无争夺储位之心,而不是像刘封这样,依旧保留原姓,内心渴求着继承一切的权欲。
虽忠勇可嘉,却无半点自知之明,又犯下了作壁上观不助同僚、逼反同僚等大罪,主上不杀,岂不是天地不容?
一言而落,刘封陡然面色一僵,半响无语,初春的时候,册封文书其实已经送达,命他为襄阳都督,驻军襄阳,统一节制于关羽管辖。
“这大半年来,由于我琐事繁多却未及时上任,现在你我是否可以行交接仪式了?”
“襄阳乃荆襄重镇,亦是抵御曹贼之前哨所在,襄阳关乎着江陵之安危,刘将军既为主公义子,是否应以大局为重,前往上任了?”
话音落下,关平同样也是笑里藏刀的回应着。
刘封因关羽对其恶之,便对他出讥讽之言。
关平又如何会忍让?
关平对其同样印象不好,去岁的襄樊之战,自家老爹数次遣使让刘封发兵援助攻取樊城,若刘封愿发兵,己方又何至于从江陵抽调军力而导致后方空虚给吴军以可乘之机?
故此,再关平的印象里,刘封却是为了私怨而不顾大局的人。
虽说有那时上庸诸郡刚刚平定无力对外用兵的因素,但难道连遣一支偏军接应都不行吗?
若原史上他能再荆州被偷袭以后遣军接应,纵然是一支偏师,亦可保关羽等残部安然撤回蜀中地区。
可刘封却是暗记私怨而坐视不理,坐看关羽败亡。
从此等情况上来看,刘封之死并无半点冤屈。
坐看同僚败亡,难道不是大罪吗?
当然,他死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身份继承权问题。
只不过。
在关平看来,刘封虽忠心可嘉,原史上面对着叛魏引领大军来攻的孟达劝降都能义正言辞的拒绝,但却并无丝毫的自知之明。
随着阿斗的降生,入蜀以后刘永、刘理也相继出世,这种情况下明眼人都已经能够看出,身为义子的他不会再有半点继承权的机会了。
这时候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及时向主上请命改回原姓氏,表意自己并无争夺储位之心,而不是像刘封这样,依旧保留原姓,内心渴求着继承一切的权欲。
虽忠勇可嘉,却无半点自知之明,又犯下了作壁上观不助同僚、逼反同僚等大罪,主上不杀,岂不是天地不容?
一言而落,刘封陡然面色一僵,半响无语,初春的时候,册封文书其实已经送达,命他为襄阳都督,驻军襄阳,统一节制于关羽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