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大满已经抓着她的手指睡着了,发出小小的奶鼾声。

    算了,明日铺子暂时停一上午,去找找边关的绣娘帮忙吧。

    林子怡无意识看下下边席子上的人,还是以前安静又优雅的睡姿,眼睛轻轻阖上,尾端的睫毛尤其浓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她总觉得薛锦的唇角抿得很紧,不似平时睡觉时放松的样子。

    装睡?

    接下来,似乎是验证她的想法,薛锦长呼了口气,气鼓鼓地卷着被子翻过去,背对着她。

    林子怡:???

    第二天,做完米粥,林子怡知会薛锦说不去铺子,薛锦点点头,不吭声,坐下来闷头喝粥。

    林子怡顺着他的目光,发现他朝着外边的洲河那里看,洲河是西北最长的河流,听说能够绵延入京,边关少见的绿洲和众多植物也生长在洲河附近。

    天气还算好,河水附近蒸腾着轻雾,远远近近的人家零落地分散在黄土河流的两边,他们这里的河水很浅,没有流动的感觉,被凸起的杂石割成破裂的镜面。

    这两天薛锦有些沉闷,是想家了吗?

    林子怡试图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关了门出去找绣娘。

    之前听闻隔壁云娘说过镇子北端有个裁缝铺子,是个年逾半百的大娘开的。

    她本是京城人,儿子上战场死了,儿媳听闻后因悲戚气断身亡,只有这老妪带着两个孙女,一路赶来这边儿。没找着儿子的身子,听说早就被鹰隼啄食完了,从此便做了衣冠冢,扎根在北地。

    这家铺子年头长些,边关的将士过来缝衣,她总会减免些银钱,加上手工也好,久而久之小有名气。

    镇子上近些的地方倒是也有田家的缝衣铺子,负责店面的是田富户的外甥,可是年份短一些,价格也非林子怡能承受得起的。

    走了好长时间才到镇子北边,她看到旁边有民间打造瓷器的。之前看书上说烧瓷手艺在古代几乎被官方垄断了,没想到在这偏远之地也有类似的手艺。

    想到系统第二个主线任务,扩大食肆,租金到还好说,边关租金都贵不到哪去。吃饭的炊具却是个大问题。

    烧瓷的是五大三粗的汉子,光着膀子来到烧窑,学徒们在旁边跟着学手艺。

    拉坯成型是瓷器的雏形制作。将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固定尺寸,随着坯车旋转,原本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

    蘸、浇、吹、荡、涂后,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接着就要画坯子了,需要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烧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