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的叫做卯酉日晷,刻度从太阳出来的卯时,到落山的酉时,下边还配有沙漏。

    刻度有一百刻,就是将两次日出的时间平均分成一百份,一个时辰大约是8刻多一点,相当于后世时钟的14.4分钟。

    考生们在答题,场外的学生更多,那些没有参加的富贵子弟们,也在模拟答题。

    别看在场外,可依旧紧张的要死要活。

    在皇上出题后,好些人脑袋立马就懵了,一团浆糊之下,哪里还能做的出诗来。

    扑通!扑通!

    有人晕倒了,第一个晕倒的不是别人,正是逍遥君的孙子石文旭。

    石家不止他来了,叔叔们也基本上都来模拟考试了。

    皇帝特许了他们可以直接参加乡试,但考试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他们也需要多了解下,所以就过来模拟考试了。

    紧张啊!这也太难了,一刻钟做诗,你以为谁都是曹植吗?七步成诗。

    最可怕的还是“热气球”这个题目,前两句描写热气球的形,这个倒是不难,难就难在后两句的延伸。

    没有思想,没有敏感的觉悟,那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一刻钟太短了,光是想合辙押韵拼凑字数都不够,更别提诗意和思想境界了。

    当!

    李适眼睛盯着日晷时刻,时间一到立马敲锣,锣声响,那些监考的侍卫、太监制止了考生继续作答,卷子也被当场收走,放进了箱子里。

    “接下来是第二题,填词。朕做词一首,众位考生以此律重新填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鹅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杨小刀吟诵了一首苏轼的词,这种长短不齐的词在这个时期叫做歌,又叫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