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若只是此事还好,毕竟这几年有无数大臣这般劝谏过宣策,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可好死不死,那些大臣们见陛下无动于衷,竟又将太子殿下将满十七该立太子妃之事重新提起。

    一人开头,众人附和,他们甚至将京中适龄的贵女们都为宣策列举了一遍。

    众人滔滔不绝,未曾注意那龙椅上之人的神色变化。

    可站在一侧的福成海和栾九二人确是一点儿也未错过。

    他们眼睁睁瞧着宣策的神色,从起初的漫不经心变成了阴沉不语。

    而几位老臣慷慨激昂说了半天,却见上位的人毫无反应,不免有些急了,竟开始隐晦地说陛下有意打压太子,陛下恐太子有了子嗣对其不利云云。

    也是,他们所能想到宣策不愿宣瑾搬进东宫或娶太子妃的缘由也只有这些。

    毕竟,任谁也不会想到,他们高高在上的帝王早已乱了伦理,弃了纲常。

    “所以,诸位爱卿是在……威胁朕?”

    “臣惶恐!”

    于是,宣策与诸位大臣极限拉扯,谁也不肯让步。

    就在双方争论不休之时,站在最前方一直垂眸未语的宣瑾终于开了口。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作为争论的中心人物,他的话自是最有用处。

    宣策望向他:“允。”

    “先前儿臣以为,男儿自当志在四方,以天下为重,是以从未想过儿女情长之事,然,今儿臣年近十七,身为太子,为皇室开枝散叶亦是天下大事,故,”宣瑾顿了顿,“儿臣愿父皇作主,为儿臣择一良妃,不求相貌出身,但求知书达礼,温婉大方。”

    宣瑾每多说一句话,这大殿内便静一分,待到最后一个字话音落下,整个大殿内已是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宣策只是死死地盯着他,不应允,亦不驳回。

    诸位大臣自是欢喜得很,只是此时此地此景,实在不宜出声附和。

    要知道,他们的陛下,谁若是让他不顺心,他就敢让谁死给他看,因此不可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