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最快的办法还是去的生产授权……实在不行那就去联系WDC公司。”

    WDC(WesternDesignter)公司是由参与6502研发的工程师BillMensch后来创建的。在1978年,WDC公司基于6502架构的继续研发,并推出了W65OS版的6502)及W65C816(16位的6502)的CPU产品。

    这一次,余子贤希望一次性取得W65OS版的6502)及W65C816微控制器的生产授权,这样解救解决了小博士板SFC16位芯片的需求……如果可能的话,余子贤更想取得8位和16位芯片继续改进设计的授权。

    到时候,这款成本低昂的微控制器就可以被用于以后厨房用具、蜂窝电话、汽车、调制解调器、音视频设备、医疗仪器、科学仪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检测设备。

    对于以后芯片在国内电气设备上的应用也是大有裨益。

    “老板,我们查过,WDC公司注册于美国亚利桑那州……”

    “美国亚利桑那州?日本应该有销售代表处吧?”

    要知道此时的日本可是占据半导体大半个天下,几乎所有的大公司在日本都有各种办事处……

    “佟总,你先确认在日本是否有办事处或者类似的机构存在,如果没有,那就去一趟美国!”

    好的。我这就安排。”

    “一旦芯片的生产授权解决之后,那我们就面临生产的问题了。我们如果要提升到亚微米的生产线还需要引进那些设备啊?统计出来没?”

    “大体统计出来了,只是还没有最后的确认……亚微米的话,就按0.8μ程的话,最起码需要1-2台相匹配的可以制造0.8μ片的光刻机。”

    光刻机是伴随着共和国集成电路制造一路的痛!现在是,三十年后依旧是!

    在光刻机领域市场占有率方面,此时恰恰和29年后的形势完相反:日本双雄——尼康和佳能完处于大佬级垄断地位,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而此时的ASML还只是弟弟——大约只有10%的市场占有率。

    而早期在1978年,推出第一台真正现代意义的自动化步进式光刻机(Stepper)的美国GCA公司已经接近破产的存在!

    70年代初,光刻机技术更多集中在如何保证十个甚至更多个掩膜版精准地套刻在一起。而拿到美国军方投资的PerkinElr公司率先推出了投影式光刻系统,搭配正性光刻胶非常好用而且良率颇高,因此迅速占领了市场。

    只是因为掩膜和光刻胶多次碰到一起太容易污染,导致没过多久接触式机台后来被接近式机台所淘汰。

    在1978年,美国GCA公司推出真正现代意义的自动化步进式光刻机(Stepper),分辨率比投影式高5倍达到1微米。虽然由于刚开始Stepper生产效率相对较低,PerkinElr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仍处于主导地位。

    但是进入80年代,在尼康发售了拥有更先进的光学系统可以极大提高产能的首台商用StepperNSR-1010G之后,Stepper和PerkinElr两家美国厂商光刻机就一起被严重挤压,从80年初超过3成快速跌到84年不到5%。

    这时候,由荷兰ASMIional和飞利浦50:50合资设立的ASML公司,才于1984年4月1日成立,员工更是只有31名,就在荷兰飞利浦大厦外面的木板简易房里办公,属于可有可无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