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且去吧,这一次,有劳了你,卿家有功于朝,还能心系百姓,朕甚为宽慰,你先忙你的事,朕他日,自有恩赏,还有……好好照顾小王三。”
方继藩‘动情’的道:“多谢陛下,陛下谬赞了,将心比心,臣虽没有饿过肚子,却也知道,饿肚子的感受,臣一想到,这世上还有许多人饿肚子,便心里惭愧,只恨自己不能多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上为陛下分忧,下为百姓谋福祉,此……臣毕生之所愿也。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忠职守,臣……告退。”
溜了。
惹不起,惹不起。
身后,传来了一声咆哮:“看看方继藩,再看看你,小畜生,你还笑,亏得你笑得出!”
朱厚照的声音在哀嚎:“儿臣只是觉得方继藩演的真……儿臣万死!”
…………
内阁。
兵部职方司郎中刘大夏到了内阁。
三位内阁大学士依旧还是忧心忡忡,也不知暖阁那儿怎么样了。
不过,越是陛下龙体不可测,他们就越要在此镇守,要安住人心,更要安住军心。
刘大夏素知马政,兵部尚书马文升屡屡推荐过他,他上的几道奏疏,也可见其功底。
而刘大夏最出名的,则是因为一场巨大的争议。
前几年,兵部尚书还是项忠的时候,当时朝中引发了一场下西洋的争议。
以项忠为首的大臣以为,眼下海寇横行,朝廷应该延续文皇帝的策略,建立舰队,重新开海,并且下西洋,如此,既可扫清海贼,同时也可增加与各国的往来,互通有无。
而刘大夏为首的一批官员,却极力反对,他们认为下西洋系一大弊政,有害无益,结果要求下西洋的官员得到了弘治皇帝的支持,事情已经有了眉目,可就在此时,刘大夏却是胆大包天,将当年郑和出海地图等资料收埋销毁,兵部尚书项忠命吏入库搜索却没有结果,于是再下西洋一事就此作罢。
此事之后,刘大夏声名鹊起,许多清流认为,刘大夏敢于直言,不畏兵部尚书项忠的打压。
而项忠却是大怒,向宫中上书,要求将刘大夏锁拿治罪,可最终,在无数清流的呼声之下,弘治皇帝选择了沉默。
此后,兵部下西洋的争议,以堂堂兵部尚书项忠致仕而拉下了帷幕。
刘大夏名动天下,被此时的人们称之为君子,认为他敢于直言。
方继藩‘动情’的道:“多谢陛下,陛下谬赞了,将心比心,臣虽没有饿过肚子,却也知道,饿肚子的感受,臣一想到,这世上还有许多人饿肚子,便心里惭愧,只恨自己不能多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上为陛下分忧,下为百姓谋福祉,此……臣毕生之所愿也。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忠职守,臣……告退。”
溜了。
惹不起,惹不起。
身后,传来了一声咆哮:“看看方继藩,再看看你,小畜生,你还笑,亏得你笑得出!”
朱厚照的声音在哀嚎:“儿臣只是觉得方继藩演的真……儿臣万死!”
…………
内阁。
兵部职方司郎中刘大夏到了内阁。
三位内阁大学士依旧还是忧心忡忡,也不知暖阁那儿怎么样了。
不过,越是陛下龙体不可测,他们就越要在此镇守,要安住人心,更要安住军心。
刘大夏素知马政,兵部尚书马文升屡屡推荐过他,他上的几道奏疏,也可见其功底。
而刘大夏最出名的,则是因为一场巨大的争议。
前几年,兵部尚书还是项忠的时候,当时朝中引发了一场下西洋的争议。
以项忠为首的大臣以为,眼下海寇横行,朝廷应该延续文皇帝的策略,建立舰队,重新开海,并且下西洋,如此,既可扫清海贼,同时也可增加与各国的往来,互通有无。
而刘大夏为首的一批官员,却极力反对,他们认为下西洋系一大弊政,有害无益,结果要求下西洋的官员得到了弘治皇帝的支持,事情已经有了眉目,可就在此时,刘大夏却是胆大包天,将当年郑和出海地图等资料收埋销毁,兵部尚书项忠命吏入库搜索却没有结果,于是再下西洋一事就此作罢。
此事之后,刘大夏声名鹊起,许多清流认为,刘大夏敢于直言,不畏兵部尚书项忠的打压。
而项忠却是大怒,向宫中上书,要求将刘大夏锁拿治罪,可最终,在无数清流的呼声之下,弘治皇帝选择了沉默。
此后,兵部下西洋的争议,以堂堂兵部尚书项忠致仕而拉下了帷幕。
刘大夏名动天下,被此时的人们称之为君子,认为他敢于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