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冲了个凉水澡之后,李天凌才去了基地的指挥中心。

    拦截的结果已经出来了,5枚xkt-1导弹摧毁2颗卫星,还有1颗卫星遭到了拦截,只不过没有偏离轨道,无法判断是否已经被摧毁。有2枚导弹直接脱靶,准确说是没在预定位置引爆战斗部。

    要说的话,这也是xkt-1研制了近10年,始终没有通过验收的关键所在。

    就跟kt-2一样,xkt-1也使用高爆战斗部,依靠爆炸产生的碎片,以及热辐射与冲击波摧毁卫星。

    在kt-2上使用高爆战斗部不算问题。

    道理也很简单,kt-2的运载能力达到500千克,即便在对付轨道高度为2000千米的卫星时,也能够达到200千克,可以装填足够多的炸药与碎片,爆炸杀伤范围足够大,能够对卫星构成巨大威胁。

    至于用来对付运行高度为5000千米卫星的动能战斗部,至今都没有研制成功。

    可问题是,xkt-1要小得多!

    虽然发射质量接近吨,但是留给战斗部的还不到50千克,即便是降低性能要求,也只有100千克。

    正是如此,在立项之时,空军坚决要求采用动能战斗部。

    这也是把kt-2的最新改进型,即kt-2的战斗部限制为100千克的关键原因,以便跟xkt-1共用战斗部。

    因为动能战斗部的研制难度太大,配套的制导系统太过先进,存在很多暂时根本就没办法克服的技术难题,所以kt-2一直都停留在规划阶段,而xkt-1也不得不临时换上高爆战斗部。

    之前搞的几次实弹测试,搭载的都是高爆战斗部。

    至于测试结果,根本算不上理想。

    原因也很简单,100千克的高爆战斗部实在太小了,杀伤半径非常小,如果制导精度不够高,导弹很容易脱靶。

    这个100千克战斗部到底有多大,做个简单的对比就知道了。

    现代远程防空导弹,比如已经部署到沙乌地的“神箭手”dk-10a,战斗部在100千克以上。有一些,比如西骆沙的s-00系统使用的5v55系列导弹,战斗部的总质量接近200千克。

    在制导进度不够的时候,为了提高导弹的杀伤效果,就只能增强战斗部的威力。

    不管是增加装药量,还是装填更多的破片,或者采用更加复杂的摧毁机制,都会导致战斗部变得更重。

    可问题是,导弹的战斗部不可能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