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民间招募了四名大儒做内阁大学士,协助自己处理政务。

    后来却发现,这几个儒生只是声名响亮,对于处理政务却没多少天赋,很快便弃之不用。

    但内阁大学士的制度还是保留了下来。

    朱元璋会从翰林院等地方选拔人才,协助自己理政。

    只是内阁大学士在这个时候,只能算是皇帝的文秘,并没有什么实权,品级更是只有五品。

    跟后世权势熏天的超一品内阁辅政大臣完全不一样。

    譬如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更是嚣张自称:“我非相,乃摄也!”

    朱元璋如果知道后世子孙如此拉胯,明明自己已经将相权夺走,归了皇帝,后世儿孙竟然又通过内阁大学士将相权还了回去,甚至还给了更多,估计要从明孝陵里爬出来抽这群不肖子孙。

    朱元璋身边还站着太子朱标。

    平日没事的时候,朱标就会来朱元璋身边观政学习。

    当然,其实以朱标如今的政务能力,便是直接做皇帝,也是十分出色的。

    无论是驭人之术,还是政务处理能力,整个大明朝,无人能及得上眼前这对父子。

    便是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也不行,毕竟,他只是常务副皇帝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论起政务着实一般。

    “湖广五府二十八县大旱.免一年税赋!”

    “颍国公傅友德在北方练兵,这都第三次要银子了!呵呵.朕批给他20万两!好好练!”

    “凤阳城墙还差一段没修好,申请50万两银子给他们100万两!中都重建的事,其实也没必要真的彻底放弃嘛.”

    “沐英在云南,要继续向南拓展,扫清元蒙余孽!咱给他拨30万两银子!咱大明,就是要开疆拓土,远胜前朝!”

    朱标在一旁听着朱元璋批阅的奏章,忍不住眼皮直跳!

    减免那么多县税赋,还要练边军,修城墙,对外征战.一会功夫都花出去200多万两了!

    国库哪有那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