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外交特使布鲁斯将军的要求下(准确的说是威胁),代表瑞士东部各州的苏黎世中立派,最终也不得不接受这个《海尔维第宪法》,继而派出代表赶赴伯尔尼。

      在布鲁斯的主持下,苏黎世中立派与革-命派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商讨建设新瑞士--海尔维第共和国的各项事宜。

      需要说明的,海尔维第人属于古代高卢部落的一支,他们最早反抗了意大利半岛的古罗马帝国,也取得过阶段性的胜利。就连征服者“凯撒大帝”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山地高卢人(海尔维第人),是一个英勇顽强的战斗民族。

      之所以选择海尔维第作为瑞士共和国的名号,是巴黎想着拉拢这个山地之国,标榜法国与瑞士原本就是一家人。

      就在海尔维第共和国成立之初,法国立刻遵从了之前对瑞士各党派的承诺,儒尔当将军率领法国-军队的主力就撤离了瑞士,仅留下一支四、五干人的混编旅团,协助革-命者建立共和国,训练新式军队,镇压意图反叛共和国的阿尔卑斯诸州。

      只是没人知道的,刚刚翻越汝拉山脉回到法国境内的儒尔当军团,就依照总参谋部的命令,分出了六个步兵团(半旅)和八个骑兵中队,约一万二干名士兵,组合一个南下纵队,赶赴东南部的尼斯,增援即将开始“大行动”的意大利军团。

      此刻在维尔茨堡,德意志联军的大本营里,卡尔大公与贝勒加德伯爵刚刚听取了一名奥地利上尉对瑞士战局的汇报。

      3月初,瑞士军队遭遇优势法军的围歼,以及持续了数百年的邦联体系的彻底垮台,严重出乎了美泉宫的基本预判,然而却在卡尔大公和他的高级智囊团的预料之中。

      实际上,如果久经沙场的儒尔当将军,率领一群如狼似虎的法国士兵,不能在短时间解决掉“老态龙钟”,且因循守旧的瑞士军队,卡尔大公甚至会怀疑这其中存在有什么政治阴谋。

      只是卡尔大公难以理解的,是他送给法国-军队的一件特别礼物,孔代亲王的贵族流亡军,却没能出现在瑞士战场。

      而等到法国-军队进驻伯尔尼之后的第三周,儒尔当和他的瑞士军团主力就离开了这个山地之国,仅留下一个4,5干人的混成旅。

      在卡尔大公逼问下,那位上尉联络官好一阵的犹豫后,这才畏畏缩缩的说道:“是约瑟夫大公,殿下已接受了法国流亡者的请求,同意将孔代亲王的军队归属于他指挥,派驻于南部德意志战场。”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那个混蛋,从来都只会坏事!”愤怒的卡尔大公从座位上跳起来,他在桌案前来回踱步,嘴里还不停地咒骂自己的弟弟约瑟夫大公,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之所以将孔代亲王军队派往瑞士,那是卡尔大公希望分属不同阵营的法国人能在山地之国相互厮杀,继而将整个瑞士打成一团糟,天下大乱。除了将数万法属瑞士军团陷在瑞士,难以增援其他战场外,最好还能鼓动普罗旺斯地区的保王党势力武装反抗共和国。

      如今,作为“搅屎棍”的法国流亡军被派往了南德意志,不仅卡尔大公的计划落空,而且还会引发德意志内部矛盾。

      尽管瑞士邦联一直留在神罗帝国的外围,但毕竟不再是正儿八经的德意志诸侯。作为帝国的领导者,奥地利有义务帮助帝国内部的大大小小的德意志诸侯,但不会搭理170万山地之民的生与死。

      此刻,贝勒加德伯爵已示意待在办公室的联络官自行离开,然后他就静静坐在墙角一处沙发上,低着头,翻阅着手中的情报文件,耐心等候卡尔大公将心中的愤怒统统宣泄出来。

      正如那位自誉为“心理学创始人”的安德鲁-弗兰克所说的那般,适当的倾诉,是对抗抑郁与焦虑最好、最便捷的方式手段。

      过了大约一刻钟,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的卡尔大公终于安静下来,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准备处理摆放在桌案上的一大叠公文。

      此刻,贝勒加德伯爵忽然起身走了过来,他将手中的做过颜色标识的两份文件,并排放在联军总司令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