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屹原第二天上午要帮张教授代上流体力学专业基础课,每周五三节。他当初明实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本科毕业后,跟着同系杰青张教授硕博连读,去年拿到博士学位又留在组里做博士后。

    博后是短期科研合同,一般2-3年,任何有博士后工作站的大学和企业都可以招聘刚毕业的博士入站。最近几年科研圈内卷严重,很多高校的“上岸”获得长聘职位要求节节高涨,如果不是背靠大树或者科研成果突出,想要投身科研界的博士们会选择做一期甚至两期博后积攒履历,力争在博后期间拿到各种基金和人才头衔,以便出站后能卖个好身价。

    沈屹原的身价现在已经很不错了。他博士期间中过一篇Nature子刊,是他所在领域内能发表的最高成就。另外有二十来篇任一作的SCI一区论文,影响因子40。博后第一年他还成功申到了青基,以及国内博后能拿到的最高荣誉xx计划。借隔壁施老师一句调侃的话:沈屹原现在就是国内暖通界一颗冉冉升起的科研新星。

    咳,施老师这句话不小心漏了底:建筑技术科学听上去名头很大,实际就是搞搞暖气通风、采光照明、保温节能等等这点子事。沈屹原主攻的建筑节能属于暖通领域,纯工科。

    星期五的课八点开始,阶梯教室坐满了学生,有几个迟到的拎着早餐袋从后门偷偷溜进来。沈老师授课不是谈笑风生型,也不搞什么亲和力。铃声一响,打开ppt一张张顺着讲干货,讲到重点处大笔一挥,直接在黑板上推导方程,都不带看教案的。

    底下一帮学生看得茫然又敬佩。这年头会在黑板上推导方程的老师少之又少——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沈老师穿着黑色大衣、戴着金丝边眼镜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的样子太特么帅了。去年发生了件有意思的事。有个学生偷偷录了一段沈屹原写板书的视频传到网上,小火了一把。围观群众都给沈老师跪下,纷纷问这样又帅又有实力的老师哪里找。

    那阵子沈屹原差点被烦死,各种莫名其妙的电话和好友请求一堆。他也没想当什么网红老师,拒绝了个干干净净。

    沈老师就是这么无情,学生们都已经习惯。学期初有学生想和他套近乎了解个人情况,沈屹原全部用“无可奉告”回绝,只回答课程相关问题。

    今天也是。两节课结束后,沈屹原照例解答了几个问题,顺道还接受了“沈老师穿风衣好帅哦”的调侃。他扯了下嘴角,连个笑都没有,只表示“我听到了”作为回应。沈屹原心里对现在的学生有点没办法,可比他当年读书时直白热烈多了,代沟太大。

    上完课去食堂随便吃了点,出来差不多十二点。沈屹原琢磨时间差不多,叫上博士生葛深,开车前往城市另一头的誉信地产。

    誉信地产下属的绿色建筑研究所绿建所去年来找张教授,想要合作一个项目,金额50万。张教授两三年前就不接小的横向企业项目,这次是看在人情份上才应了。项目主要工作是未来绿色建筑设计,时间两年,现在刚过去半年,按合同要求做个半年度报告。

    葛深在车上诉苦:“师兄,陈工那边只给了一部分小区用电量数据,样本不够。我问他要了好几次数据,每次都拖拖拉拉不给,工作时间发他微信也不回,真是无语了。”葛深娃娃脸,说话温吞一听就知道脾气很好,很容易被一帮职场老油条欺压。

    绿建所这个项目需要大量的建筑数据,说好由誉信地产提供。因为部分数据敏感,誉信当初特意和沈屹原另签了保密合同。但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位陈工总是找各种借口拖延将数据传给他们。

    “今天他们徐主任在,我问问他。上次陈工给你的那批是不是脱敏数据?”

    脱敏数据不含数据背景信息,只有纯数字。打个比方,这批数据来自哪个城市哪个小区全都不知道,没法做更细致的分析。

    “是的。我和陈工说过,合同里写明了给的完整数据,他老是应付说还在整理。”葛深心里吐槽了陈工八百遍。

    沈屹原点点头:“行,我知道了。”

    誉信地产的方尖碑楼在南部商务区很瞩目,从高架上就能一眼看到。沈屹原从高架下来后,拐几个弯就到了楼下。他将车停在门口的地面停车场,带着葛深上了12楼。

    徐主任在门口接待了他。走去会议室路上,沈屹原和徐主任说待会有事找他私聊,问他方不方便。徐主任说四点半前可以,再晚集团大老板要来,召集中高层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