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本身以英伦汽车集团的定位,就是对准的中高端的电动车市场。

    至于说低端的电动车市场,出于成本的考虑,还是由华夏“本土”的天合南汽所生产的自有品牌电动车加入竞争比较好。

    对于英伦汽车集团来说,不管是未来的电动汽车,还是目前的燃油汽车,保持他们在英伦本土的制造规模,最大的挑战,就是需要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否则的话,他们即便是大规模的使用各种工业机器人,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那也只能维持比较高端品牌在本土的制造,产量最大的中低端汽车产品,也只能转移到产业链更完善的海外,比如华夏地区。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疑惑,后面的时候为什么在华夏国内这么多电动车品牌出现,似乎造电动车的门槛并不高,但在原本汽车制造的“强国”中,包括日韩以及欧洲,为什么打不过华夏的电动车,还需要提高贸易壁垒来对本土品牌进行保护呢……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关的产业链,在这些国家都已经缺失了,再造的难度,非常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