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知道了名字后,赵成书又想到了一件事。

    那就是,如果自己多留心一点,感觉还是能勉强看出来这答卷上的文章与苏誉院试时的文章是有一点相似的。

    但也只是一点点,并不多。

    赵成书不知道的是,苏誉院试时因为刚穿越不久,受原主影响,只在原主文风的基础上做了个裁缝。

    现在这会试,想着反正都是要被排到中间去的,于是干脆就放飞自我了。

    八股文格式固定,其实不难写。

    但要各种对仗,思来想去,改来改去,苏誉嫌弃有些麻烦。

    于是干脆用了大白话,省了自己的脑细胞。

    当然,这种大白话并不完全是现代的白话文。

    而且先秦古文的基础上再白一些。

    这样适合古人的阅读习惯,又不至于太过出格。

    同时,他用现代论文的写法,着重从论点、论据、论证出发,布置好起承转合,论证足够周密,拿出的论据也足够支撑自己的论点和论证。

    虽然有些论据他们这些考官们都不知道出处,但看起来就挺真的,不像是没来处的。

    所以苏誉这种古文加现代论文手段的结合写出来的答卷,才会得到众人的推崇。

    赵成书先前还觉得苏誉写的文章缺少了一点灵魂。

    如今看来,这处处用典,那些典故自己这个老师都不知道。

    所以这小子哪里是没灵魂?

    他乡试时就是故意尝试新文体的!

    这答卷,第一是肯定能第一的。

    就算放出去,别人会议论,可肯定是惊艳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