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教授、纪文姝、蒋志远等人,属于专业岗位。

    除了特殊任命以外,普通员工进入集团工作,都属于初级,也就是1级。

    有了经验以后,升为2级。

    正常的情况下是一年升1级,表现好的可以升2级,业绩很突出,比如说重大项目突破的,甚至可以破格提拔3级左右。

    本科入职是13级,研究生入职是14级,博士可以到15、16级;17、18级一般是基层、中层的管理人员;21到23级就到了集团副总裁以上的级别。

    23级现在只有李云海一个人,他也是整个金字塔的最顶端,是四海集团事实上的领导者和主导者。

    根据不同部门、不同表现,晋升的速度也不一样。

    以本科生为例,大约7到8年能升到16级,再往上升就较难。18级以下占比最多,18级是个坎,往上升需要重新考评和答辩。

    专业技术岗一般到19级就难再升,19级以上属于领导岗和专家岗。

    像倪教授的工资级别,其实比沈秀兰他们还要高,肯定属于22级这一梯队。

    18级以上,职级和工资分两个梯级进行晋升。

    就算同样是19级,因为职级的晋升很难,但工资可以随着年限提升。

    福利和奖金,又有另外一套考察和奖励体系。

    李云海制定出晋升体系后,公布于众,大家都没有异议。

    有了这个管理体系,所有人都有了目标,哪怕是倪教授这样的项级专家,也会朝着更高的工资和分红努力。

    李云海又和沈秀兰商量,对相应的工资体系做调整。

    1988年,国内大学生的工资并不高,低的只有80块,高的也就两三百块钱。

    但四海集团的工资水平,肯定要比普通单位高。

    不敢说对标香江等地,但最起码要比外资、合资企业工资高一点,不然就吸引不了人材。

    李云海将13级工资定为1000元,也就是本科入职者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