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串联弹劾(五更)(2/4)
众人纷纷附和。吉人道:“汤兄要上折参刘吉,我联名。这一年里刘吉又做了多少恶事啊!”
李文祥道:“我也联名。”
邹智道:“我也可以联名。但咱们四人始终官职低微,人微言轻。就算四人联名上折,恐怕也在朝堂上砸不出一个水花。”
“依我看,不如咱们联络同僚。若翰林院、都察院有良知的同僚们,能够一起联名上折。扳倒庸相刘吉指日可待。”
汤鼐道:“好!由我联络都察院的同僚。邹兄联络翰林院的同僚。李兄联络新科进士。吉兄联络六科给事中。”
这四人地位太低,无法体会到弘治帝拿刘吉当替身的用心。
四人各自去联络,竟应者如云。
应者如云的原因是:弘治帝在朝堂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凡伤及文官利益的事,都以内阁首辅刘吉的名义去办。
说白了,刘吉就是给弘治帝背锅的。文官的怨气、怒气,全都指向了刘吉。
一场载入史册的“两京言官之狱”,就此拉开了帷幕。
腊月二十六。
常风来到了北镇抚使值房点卯。
锦衣卫八千户,北司五位,南司三位。
常风跟另外四位同司千户边烤着火闲聊,边等待北镇抚使孙栾的到来。
专管盯梢百官的千户钟皓,外号“钟千耳”。百官有任何风吹草动,他都能第一个知晓。
钟千耳神神秘秘的说:“常爷,你最近可能要接一桩大生意了。咱们卫里的私库又能肥几分。”
常风虽然在八大千户中年龄最小。但因弘治帝的青睐,地位最高。
其余千户不称他的官讳,只称他“常爷”,一来表示对他的尊重,二来显得亲近。
常风道:“哦?什么大生意?”
钟千耳道:“都察院的御史们正在私下串联,上联名折子弹劾刘吉。光我知道的就有八十多位。”
李文祥道:“我也联名。”
邹智道:“我也可以联名。但咱们四人始终官职低微,人微言轻。就算四人联名上折,恐怕也在朝堂上砸不出一个水花。”
“依我看,不如咱们联络同僚。若翰林院、都察院有良知的同僚们,能够一起联名上折。扳倒庸相刘吉指日可待。”
汤鼐道:“好!由我联络都察院的同僚。邹兄联络翰林院的同僚。李兄联络新科进士。吉兄联络六科给事中。”
这四人地位太低,无法体会到弘治帝拿刘吉当替身的用心。
四人各自去联络,竟应者如云。
应者如云的原因是:弘治帝在朝堂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凡伤及文官利益的事,都以内阁首辅刘吉的名义去办。
说白了,刘吉就是给弘治帝背锅的。文官的怨气、怒气,全都指向了刘吉。
一场载入史册的“两京言官之狱”,就此拉开了帷幕。
腊月二十六。
常风来到了北镇抚使值房点卯。
锦衣卫八千户,北司五位,南司三位。
常风跟另外四位同司千户边烤着火闲聊,边等待北镇抚使孙栾的到来。
专管盯梢百官的千户钟皓,外号“钟千耳”。百官有任何风吹草动,他都能第一个知晓。
钟千耳神神秘秘的说:“常爷,你最近可能要接一桩大生意了。咱们卫里的私库又能肥几分。”
常风虽然在八大千户中年龄最小。但因弘治帝的青睐,地位最高。
其余千户不称他的官讳,只称他“常爷”,一来表示对他的尊重,二来显得亲近。
常风道:“哦?什么大生意?”
钟千耳道:“都察院的御史们正在私下串联,上联名折子弹劾刘吉。光我知道的就有八十多位。”